「台灣為什麼沒有微型貸款?台灣能有微型貸款嗎?」世界展望會的鹿總裁(Dean Hirsch)上次來台灣告訴大家 WorldVision 其實也有自己的 MFI 時,很多人心中都有同樣的問題,或者把這樣的問題帶回家慢慢思考。為什麼我們不自己對台灣有需要的人微型放款呢?要怎麼做呢?國外的模式能放回台灣嗎?問號、問號、問號,一堆的問號!

最近 104 人力銀行的創業網找了聯合勸募、 甦活創業管理顧問公司一起嘗試台灣的「類微型貸款」,稱為「公益2.0」。為什麼要稱為「微型貸款」呢?我覺得5萬或30萬在台灣也不是什麼 Micro 的金額,這是感覺的問題,不過當初大家心中的問號,現在有更進一步檢視與觀察的機會了。

其中一個媒體配合單位遠見雜誌為了報導在網路上仲介微型貸款的社會企業 Kiva ,把當成目前還沒有被倒帳過的證言使用者寫進雜誌內,所以我在收到雜誌時就看順便完了整套專輯,並且與我們的公益產品經理M小姐及小弟私人的公益顧問P小姐討論了一下,不論結果好壞,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個「有趣」的例子,或許可以促進台灣社會更多關於微型貸款的討論。

P小姐為了教育我,還給我一篇英文論文《Microenterprise Development Program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 the Developing World》,讓我知道發展中國家及已發展國家推行微型貸款及微型創業的差異,畢竟兩者環境大大不同,雖然都是「微型貸款」但情況大大不同。

根據論文中的說法,一般而言,以尤努斯鄉村銀行為代表的這些 MFI,主要放款對象都在較為貧窮國家的鄉村,具有以下特點:
  • 貸款人拿到貸款之後從事的都是非常初階的農業、工業或者服務業行為,例如把50公斤的麵粉分裝成1公斤賣給村子裡面的人,或者簡單的機械修護、買種子或者耕作器具等等;
  • 跟他們做生意的人幾乎都是周邊認識的人,而且許多微型金融機構為了管理上的方便,也常以團體貸款(Group Loan)的方式存在,整個人脈圈都互相對保(高社會資本 Social Capital);
  • 這些人不管有沒有「信用」,基本上都沒有銀行願意借他們錢,或者利率高到嚇人,所以必須求助微型貸款;
  • 也因為金融不發達,所以很多人的「儲蓄」並非以金錢的方式存在,而是轉化為倉庫存糧、數目龐大的子女、後院的木材、隔壁阿花欠我的人情、床底下的黃金等等奇怪的形式,有時候遇到天災,儲蓄就消失了;
  • 由於政府很忙,所以商業上的管理與規範比較寬鬆,創業不用公司登記,也不用繳稅,沒有童工的問題,不用遵守最低時薪95元的莫名奇妙規定;
  • 商業行為比較初階,加上政府管制較少,所以公司經營、管理、行銷、會計等等的門檻比較低,這種初階的商業活動失敗機率較低,也比較不需要太多的創業家精神,承擔風險較低;
  • 不需要太多商業知識就可以成功,幾乎無須創業訓練;
  • 大致上所需要的知識與專業較少;
  • 當地幾乎沒有太多就業機會,微型貸款是唯一的出路。
但是在美國或者台灣這種商業相對比較發展的地方,論文提到微型貸款或者微型創業會比較不一樣:
  • 由於工業、商業、農業都已經非常發達,所以微型貸款的金額只夠從事一些個人服務工作,大企業沒有涉足的領域少之又少;
  • 很可能生意往來的對象都是陌生人,而非社區內的人,在都會區通常跟周遭的人不熟,微型貸款很難以團體貸款的方法存在,因為沒有人有足夠的社會資本,別人也不願意承擔其他人的失敗;
  • 只要有信用或者擔保品,通常可以跟合法金融機構以「較為」合理的利率借到錢;
  • 金融機構發達,一般人創業前可以用金錢的方式累積創業資本與積蓄;
  • 政府限制很多,要辦理公司登記,有最低資本額限制,沒本事逃稅的通常需要繳稅,有最低薪資的規定而且除了自己的小孩外,其他人的孩子都會被檢舉為童工;
  • 商業競爭激烈,報紙翻開天天都有「經商失敗」的故事,加上政府管制多,經營、管理、治理、行銷、會計、人資等等門檻都很高,若沒有相當的創業家精神,很難成功;
  • 一般人要創業成功,通常需要接受相當程度的基礎商業與經營訓練;
  • 創業所需要的專業知識比較高,創業資金也高;
  • 社會上大部分的人會尋求一份工作,被人聘僱。
104創業網發起這次名為「公益2.0」的活動,在台灣算比較新鮮的一次嘗試,雖然我覺得這比較類似104創業網自己的CSR活動,但既然Kiva都參加那麼久了,這次活動在台灣,又是微型創業,不管最後成敗如何,我還是意思意思一點點共襄盛舉,希望這些微型創業者都能成功。但對於習慣透過 Kiva 社會放款的讀者而言,台灣這次的案例大概會有下列不同:
  • 由於台灣法規的限制,所以並不能真的以「貸款方式」推行,目前看起來所需要的創業基金都要從大眾「勸募」,即便未來希望「回捐」,也不能要求受捐贈者保證回捐金額,與 Kiva 這種有相當高機率拿回本金的模式完全不同,算是給聯合勸募的「捐款」;
  • 對台灣某些散戶捐款者而言,有些人需要的金額可能比自己的存款還多,與以往從已發展國家援助發展中國家的心情大不相同;
  • 這些人就在你我左右,幾乎都在台北縣市,所謂的「相堵」會到,除了貸款/捐贈者的身份外,也多了當消費者與宣傳者的「機會」,當然,所投入的關注及情感也會不一樣,親則狎,以後會不會造成當事人的困擾,值得觀察。
已開發國家會需要「微型」創業的,通常有幾種特徵,包括低教育程度(不過在台灣,也不是每一個大學畢業生都能算高教育程度啦)、低謀生專業、特殊處遇、被就業市場歧視(膚色、族群、體型、性別、種族……)、工時無法配合(要照顧家人)等等,只好自己靠自己,這一次104創業網的15個案主中,也或多或少都符合一個或多個特點,因為很難就業,只好自己創業維持生計。

身為一個重度的網路參與者,我其實一直在思考網路能不能夠改變工作型態,或者創造一些低進入門檻、低勞力付出、工時自由、收入低但比拿救濟有尊嚴的新型態網路工作,特別是有一次在經濟學人讀到美國有一些找不到正常工時工作的社會邊緣人靠著幫忙點 Pay-per-Click 廣告賺錢之後,就覺得總有一天應該要開發這種就業方案,例如許多低專業的「工人智慧」或者「監控」、「審查」類的工作,其實可以經過NPO的協助與管理,讓這些人不需要冒著創業的風險與壓力,每天工作8小時也能夠有穩定的收入。當然,真正有創業家精神與能力的微型創業家,也有機會透過網路獲得協助,可以漸漸以微型創業的方式尋求另外一條道路。

標籤: , , , , , , ,



 賀!Kiva放款客戶超過20組!


最近越來越多 Kiva 的微型貸款者還款,有準時的,也有提早的,所以本金又變多了,可以再借貸出去,Kiva 的通知信多到我已經不想看了,其中比較值得一提的是巴拉圭(據說要斷交啦)的Marciana Oporto de Gomez女士,她當初只有申貸100美金,我是找了好久才找到這種總金額低而且還沒有貸到錢的「客戶」來獨家放款。這位女士也很有情有義啊,五個月就把錢還完了。

100_0704

很巧的是,昨天收到了最新一期的 COLORS 雜誌,主題是 Money,雜誌還附上了兩張類似海報的「Microcredit」漂亮文宣,是 Benetton 跟 Birima 這個組織聯名的,裡面很圖像式的告訴你微型貸款如何幫助那些每日生活費在1美金以下的人可以從事商業活動,改善生活,有99%的微型貸款者會還款,其中93%的貸款者可以因此獲利,平均2年內靠微型貸款增加一倍的收入。

Microfinance

今天從沃頓知識在線的RSS中又看到「小額信貸在成長:成功給新興國家中的投資人和從業者帶來了新挑戰」這篇文章(中國大陸現在把微型貸款稱為「小額信貸」),裡面提到了更多非常令人驚訝的數字,還有MFI目前的經營環境。

好啦,我知道這股神秘的力量又在牽引我,要我去Login Kiva 帳戶(還有隨後的Paypal),從事神秘的社會放款丁種金主工作了。

今天總共放款給9個「客戶」,累積起來已經放款給22個「客戶」了,加上今天又額外 Paypal 過去的本金,這半年來陸續「累積」貸出去的金額已經超過台幣 2 萬了,雖然金額很少,不過感覺挺好。

最近發現 Kiva 當中的「客戶」已經從小有規模的個體戶、小商店、小農戶漸漸轉變成「連坐小組貸款」(Group Loans)了,貸款時是用小組的方式來申請,然後大家平分金額,如果有人到時後還不出來,其他人要連坐代償,今天也放款給5個連坐小組來試試看。

各位親愛的讀者啊,如果你打算把大愛散佈在全世界需要幫助的地方,而且最後本金「幾乎」還能夠收回來,可以試看看 Kiva!

標籤: , ,



 Kiva作為一個網站型社會企業的策略調整


日前為了研究 Kiva 「花」了不少研究費在上面。原本以為要幾個月後才陸陸續續會收到貸款者的還款,但沒想到其中有一個在放款之前好像遇到了一些問題,所以在地的微型貸款機構把資金退回給金主(即小弟)。也就是說,我又有了25美金的籌碼。要拿來幹什麼呢?

金主可以將貸款轉捐給Kiva、收回或繼續放款。我沒有別的打算,就是繼續放款。不過既然自己也在網路這個行業當小螺絲釘,所以還是得好好研究一下 Kiva 的介面,以便日後回溯自己的「使用者經驗」。我想,如果有一天我也要進入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地下室」時,眼睛閉起來之後,浮現的都是 Screenshot 跟 User-flow 吧。

就我看來,Kiva 是一個靠捐助經營的社會企業。有社會企業的態度,但目前的經營模式不容易有Revenue,自給自足不太可能,所以還是得靠善男信女捐助香油金。既然要靠捐助,Unique User當然越多越好,因為Heavy User在初期可能會捐錢給Kiva,但一定不會經常捐,如果只依靠Heavy User,放款金額雖然會增加,但平均每人捐贈給Kiva的金額可能成長會較為緩慢,所以如何靠產品與Word-of-Mouth吸引更多User就更重要了。

要吸引更多的人,當然也要製造更多可以捐贈的機會,吸引Light User跟Medium User。目前 Kiva 能夠接觸的在地微型貸款機構有限,案主沒有想像得多。相對於有能力社會放款的人而言,這邊反而出現了粥多僧少的局面。所以,讓越多人有放款機會就越重要了。

SNAG-0009

原本每一個貸款者你要放款多少都可以,現在一律只能25美金。一方面降低金主的風險(目前呆帳率0.2%),二來讓大家都有機會共襄盛舉。還好我之前有獨家放款過一次 XD,現在已經沒有機會了。畢竟放款機會目前是有排他性的,這樣的限制雖然可能稍微減少 Heavy User的放款量,但對於吸收另外兩個族群多少有些幫助。

我也注意到Kiva現在多了一些針對金主的「社會比較」機制,讓你知道「跟大家比起來」,你還輸人家哪些地方。畢竟會在這邊社會放款的人,應該還挺重視「與社會的和諧」,說白了就是輸人不輸陣啊。

SNAG-0008

以上是小弟最新的「績效」,比平均2.5個捐助數比起來,是多了一點點。但「增員」人數掛蛋,當然放款績效也是零。另外一個可以自己控制的是送出「贖罪券」的數目。也是零。從統計看來,大約平均每三十個金主才能邀請到另一個會實際放款的金主,比率看來不高。會主動買禮券給親友的還多一點,五個裡面有一個。

另一個充滿社會壓力的新統計表在此:

SNAG-0007

每個金主平均放款金額為113美金,小弟是比平均也高一些。當然我希望各位一起來放款,衝高平均金額。

在此順便感謝其他在台灣的 Kiva 放款人:

標籤: ,



 私募基金金主週記:Kiva 微型貸款初體驗


前幾天為了研究 Kiva.org ,所以第一次放款給遠在國外的陌生人,金額不高,50美金而已。之後陸陸續續又放款給7個人,累計放款金額達到300美金,而且其中一個還是獨家放款,現在頗有丙種金主的感覺,短短幾天小弟已經晉升成社會私募基金投資人李怡志了,謝謝。

這幾天都在摸 Kiva ,對整個價值鍊又有更多的了解。由於 Paypal 贊助(這很重要),所以手續費全免,貸出的金額理論上 100% 會到申貸者身上,我放款 300 美金,申請微型貸款的人就會完整拿到 300 美金。但這個錢不是直接從 Kiva 撥下去,而是透過各國的微型貸款機構,也就是類似Grameen Bank(鄉村銀行)這樣的組織來進行。

各地的微型貸款組織從 Kiva 獲得金錢後,再轉給小販、小農,並且負責追蹤、輔導、寫報告、按月催討。這些 Microfinance 機構當然也都是非營利性質的社會企業,雖然不以營利為目的,但也是要吃飯、喝水、過生活的。所以申貸者還款時還要給利息,這些利息就是各地微型貸款機構的營運費用。

Kiva 本身目前不收利息,所以只能靠金主捐款。現在 Kiva 貸出去的錢大約 3 億台幣,在美國應該不算大錢,但對一天收入只有幾塊的地方而言,感覺應該很像 Blackstone Carlyle 了。

最近幾天隨意找了一下,發現來自台灣、中國大陸或香港的「社會放款者」還很少,希望台灣也能夠有更多人可以嘗試一下這種全新的社會公益經驗,而且如果不喜歡,未來這筆錢有99.9%左右的機率是可以在期滿後拿回的。如果不知道要貸出去多少比較合適,建議可以在這邊試算一下一日收入有多少。然後以每筆 25 美金攤在不同「聯貸案」中。

老實說我過去也借過一些錢給人生意周轉,每筆金額也都超過300美金啊,絕大部分有去無回,還不如透過 Microcredit 機制借給更需要的人來得實在,而且對整個社會的回收率更高。

標籤: , , , ,




大家都在說 Web 2.0,Nonprofit當然也可以。KIVA 是一個非常有 Web 2.0 精神的社會新創企業,利用 Web 2.0 的方式,與世界各地的 Microfinance 組織合作,仲介世界各地的 Microlender 與 Microenterprise

慚愧的是,我在不同的非營利網路行銷演講時都介紹過 KIVA ,但自己並沒有貢獻過半毛錢。今天真的是佛心來的,作為一個網路工作者,在不同的UGC平台開帳號是例行功課,現在輪到 KIVA。為了完整探究 KIVA,所以貸給柬埔寨(Cambodia)首都金邊(Phnom Penh)的菜販Horng Kim Lun女士一家人 50 美金,提供她們採購的資本。

最近開始認真研究非洲,書跟DVD能買的都買了(事實上是能買的真的不多,最後都上Dangdang去找了),所以原本要挑非洲的微創企業,但 Kiva 目前好像沒有什麼非洲的案子,那想說就挑一個經常被台灣男人蹂躪的柬埔寨好了。至於挑菜販,是因為菜販一方面可以增加農產銷售,二來也促進人民衛生健康,所以挑一個中游一點的產業。這一次不但是體驗 Charity 2.0,同時也是考驗自己當 Smart Donor 或者 Smart Social Investor 的能力。



上面說了,這是 Microcredit ,也就是說我是「放款」給他們,不是捐獻。這裡有一個「放款者李怡志」的頁面(媽,我的事業版圖已經拓展到放款了!),可以看到我放款的項目。理論上只要貸款者還款,放款者就能夠拿回原來的金額,要繼續放款或者領出都可以;利息,當然是沒有的。Kiva在你貸款的同時,也會向你募款,作為 Kiva 的行政費用,這就是純捐款了。

Kiva上面有很多放款大戶,一個微創貸款案就一個人全包了,費用在幾百到一千多美金之間。下次拿到 Google Adsense 支票之後,考慮也來獨家贊助看看。

標籤: , , , , ,



過去一年最熱門文章:
KIVA把錢借給全世界


2003-09 / 2003-10 / 2003-11 / 2003-12 / 2004-01 / 2004-02 / 2004-03 / 2004-04 / 2004-06 / 2004-07 / 2004-09 / 2004-10 / 2004-11 / 2004-12 / 2005-01 / 2005-02 / 2005-03 / 2005-04 / 2005-05 / 2005-06 / 2005-07 / 2005-08 / 2005-09 / 2005-10 / 2005-11 / 2005-12 / 2006-01 / 2006-02 / 2006-03 / 2006-04 / 2006-05 / 2006-06 / 2006-07 / 2006-08 / 2006-09 / 2006-10 / 2006-11 / 2006-12 / 2007-01 / 2007-02 / 2007-03 / 2007-04 / 2007-05 / 2007-06 / 2007-07 / 2007-08 / 2007-09 / 2007-10 / 2007-11 / 2007-12 / 2008-01 / 2008-02 / 2008-03 / 2008-04 / 2008-05 / 2008-06 / 2008-07 / 2008-08 / 2008-09 / 2008-10 / 2008-11 / 2008-12 / 2009-01 / 2009-02 / 2009-03 / 2009-04 / 2009-05 / 2009-06 / 2009-07 / 2009-08 / 2009-09 / 2009-10 / 2009-11 / 2009-12 / 2010-01 /